哈利波特公众号:戈德里克山谷

【历史人物评析】Witch and Heroine:我眼中的圣女贞德

Witch……and Heroine

在贞德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相信,女巫和圣女是可以并存于一个人的体内的。

笔者阅历有限,很多关于贞德的资料真假难辨(知乎这个问题下就有关于贞德完全相反的论述),仅为一家之言。之所以写下这篇感言,源于我对女性传记的热爱。我个人否定圣女贞德的一切“神迹”,只肯定她在百年战争中对法国民众所起的精神作用,以及她对后世纯粹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的象征意义。

相对一个被吹出来的圣女贞德,我更喜欢一个真实的农家少女让娜·达尔克。

  
最早听说贞德还是在《安徒生童话》中,定义只有:一个曾经辉煌然后被烧死的巫婆; 

再就是中国动画片《自古英雄出少年》,把贞德塑造成一个勇赴国难的贫家少女形象;这也是法国人对其最常见的定义。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中都有这位传奇女性的出现,连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也蜻蜓点水地提起过她。

圣女贞德的横空出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经验可循的历史事件。就像武则天之后再出一个东施效颦的韦皇后都不会有这般成就了,因为世人对此已经有了经验。

 传奇只会上演一次。

贞德轰轰烈烈的短暂人生太过传奇、太过完美,给后世无尽的想象。连法国专门研究圣女贞德和中世纪历史的历史学家都承认,数个世纪以来,贞德的故事被不断润饰,无数不可靠版本的传说将贞德真实的人生轨迹混淆。

法国有很多贞德的塑像,以她命名的地区,为纪念她而设的假日。中世纪的人物中,谁也没有像贞德那样得到如此广泛的研究和赞誉。

  
 贞德的一生充斥了大量无巧不成书的惊人巧合,最后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圣女形象,这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我们看看摘自雷吉纳·卢佩德的《圣女贞德的真实形象》中所描述的贞德火刑台布告内容:

  贞德是一个谎话家、危险人物、蛊惑者、伪预言家、迷信狂、亵渎神灵者、自恋狂、违背耶稣基督的信仰、说大话、偶像崇拜者、虐杀狂、放荡者、恶魔祈祷者、教会叛徒、分裂主义分子和异端者。 

这样一连串惊悚的罪名加在一起放在一个19岁少女身上是不是有点太夸大其词了?但是仔细研究了一下贞德的生平,我们发现这份极端的指控其实相当一部分是恰如其分的。

 她真的是一个Witch!

这是我对贞德的第一个看法。

贞德当然是一个谎话家,尽管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

贞德自称遇见了大天使圣米迦勒、圣凯瑟琳和圣玛桂莱德(三位在当时非常知名的传说人物),他们告诉贞德她要赶走英国人,并带领王储进行加冕典礼。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宗教思想非常盛行,贞德作为一个虔诚的宗教人士,对自己的说法坚信不疑。经过一些所谓“神迹”后,人们开始相信她是上帝派来的,甚至当权者同意这个从未带兵打仗的乡村姑娘带领一支军队对抗侵略者。

站在贞德自己没有撒谎的前提下,她所自称的在脑海里听见圣天使的神谕这种情况应该属于幻听或者幻觉。这些声音来自于她的大脑,说明贞德可能在大脑组织中患有类似癫痫等脑神经一类的疾病或异状。但是根据历史记载,贞德平时举止正常,社会功能也完好,并非疯子一类的病人。所以贞德即便确实有脑科疾病,也只能是轻度的。再加上她所处的时代宗教氛围浓厚,她又十分虔诚。所以强烈的宗教信念会给予贞德心理暗示,促使她在脑海中听到与宗教相关的内容,这和人类在睡眠状态下做梦都是日有所思之事很相似。

 圣天使的声音只是她强烈的心理暗示所产生的幻听和臆想,幻想家贞德把这些梦境式的幻觉当了真。

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时代,贞德的这些话语不会引起人们判断她是疯了还是病了的猜测,这勾起的是她听到的声音是来自上帝还是魔鬼的猜测。

  
在那个年代,听见来自所谓上帝的声音绝非贞德一家。那个年代盛产圣女,然后被打回原形视为“假圣女”。而贞德因历史机缘横空出世,她本身也不过是个推举包装出来的“假圣女”,但最后却因为一系列惊人的奇迹真的成为圣女。 

贞德后来在宗教审判的时候详尽描述三位圣天使的模样,她描述细节是想让人相信她的话属实。但是圣天使在神学家看是虚幻的形象,能够如此细致地刻画出她们的模样,那么这肯定是魔鬼作祟。贞德等于自己给自己打上了“女巫”标签。

但是她所掀起的精神崇拜唤起了法国民众抗击侵略的希望和决心,这股爱国声势之大骇人听闻不可思议,对英国人来说,贞德自然是个铁板钉钉的危险人物!这也包括了她是蛊惑者的定义。

  

至于伪预言家……

无论贞德是真预言家还是假预言家,只要你沾上预言这个词,那么就可以将你定义为骗子。

 因为在无神论者看来,预言都是放屁!所谓兑现的预言全部都是巧合。

贞德对上帝的虔诚有目共睹,这也是她后来封圣的重要原因。但她太沉迷于自己臆症大脑那所谓来自圣天使声音的臆想了,甚至把自己潜意识的心理暗示付诸实践,这样的迷信狂也算是古今罕见。至于其他的罪名,基本也是小儿科,也包含些无中生有的东西,比如指控贞德放荡一类。

  
我相信用科学辩证方法看待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历史人物,才是对真实的他们给予的最大尊重。 

圣女贞德本身就是历史包装的产物。她俨然是中世纪历史、中世纪女性、英法百年战争、法国民族精神的代言人,据说法国国旗上也有贞德的象征意义。

 贞德就是法兰西!即贞德以平民之身勇赴国难就是法兰西精神!  
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中,几乎人人都把自己的祖国视为一个女性,因此有祖国母亲、我的“德国新娘”之说。法兰西也不例外。 

贞德还有许多神奇的特质非常巧合地迎合了不同年代的人们的各种口味和需求。

 一、她是身披铠甲的女战士,颠覆了中世纪传统女性形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就迎合了喜欢中性美的男人的口味以及向往花木兰式存在的女权主义者。尽管在贞德的生平中,我丝毫看不出任何能与女权扯上关系的东西。

试想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叔打着圣天使旗号上马提刀,与一个纤弱女子披坚执锐勇赴国难相比,哪个更符合人们浪漫幻想的期待?

贞德现有的画像都是在她死后由画家们凭想象塑造的,比如下图就是常见的人们对贞德形象的想象。

这幅画画的是贞德光复奥尔良,算得上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胜利。这个经典镜头也进了《圣女贞德》的电影。 
  
唯一在贞德活着的时候就保存下的画像是这样——画在巴黎会议记录上的涂鸦。 

作者可能从没见过贞德,无法想象留着短发、一身男装的贞德的样子。于是给她画了长发辫和裙子。

  
 
 二、她出身较低,给了人们以“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的豪迈感:

对圣女贞德故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贞德一直被塑造成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姑娘。尽管后来有些未经查实的所谓证据证明贞德识字或掌握一定的文化,也只能说明她被视为文盲村姑或许稍有贬低。许多当时的信件也被发现,其中3份有着贞德“Jehanne”的签名,摇摆的字迹显示她还在学习写字。但贞德的父亲是村子里负责收税金的村官,夫妻俩都是经营农场的普通人是事实。

在中世纪,女性是不允许参战的。说真的,这倒不是什么性别歧视,战争让女人走开有它的道理。战场是男人争雄的天下,是血腥而残忍的。女性天生生理不如男性,在战场上遇到危险的几率成倍增加。女人嘛,还是要多注意安全。

贞德不但上了战场,居然还能带领一支军队。这已经十分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底线,奇迹的是她居然还打了胜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是上帝开恩的神迹了。

  
在关于贞德的很多百科中,都给她冠以天才军事家的头衔。但是从一个真正客观冷静的角度分析,从未上阵打过仗的人,还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家女居然碾压当时法国军队所有将领可谓是天方夜谭。但是贞德带兵解了奥尔良之围确实真实的,这使得很多人相信贞德是个天才,是个军事家,是上帝派来拯救法国的洛林圣女! 

那么如何从辩证科学角度解释这个农家女带兵打仗却奇迹般胜利的事实呢?

  
 历史的真相极有可能就是:歪倒正着

看过《灌篮高手》的读者都知道,作为门外汉的樱木花道正因为是外行所以无知者无畏,不按常理出牌的他意外地带给湘北队不可思议的胜利。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武则天之前没有女性称帝的例子,谁也想不到防着武皇后称帝,结果武则天打破人们固有观念而称帝。武周之后的政坛杰出女性:太平公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都曾觊觎皇位。但是有了武则天的前车之鉴,这几位女性受到的提防和障碍比武则天大多了,所以她们都没能成为第二位女皇。

同理,圣女贞德也是一样。

农家女由于没有经验,牛犊不怕虎,自以为有上帝撑腰,因此勇悍地锐不可当。再加上有文献表明贞德所在的村庄常受侵扰,村庄也时常防御敌人。贞德自己也有很大的可能受到过一些小规模战斗的军事训练。但即便贞德作为女性有着高强的武艺,但是因此就让这个女孩带领军队未免太荒唐。

 法国人不缺指挥官和军事人才,缺的是血性,决心,爷们气。贞德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法国军队相信上帝站在法国这边,士气的作用在战场上可是太大了。 

贞德奇迹般超越了很多有实战经验却败仗不断的军人,领导了一场又一场胜利,靠的不是什么军事才能,而是打着上帝旗号带起的士兵士气、上天赐予的好运气解了奥尔良之围。

提起这些并非否定贞德在这场战役中的价值,只是要大家知道真相是什么。我们同样可以相信,精神支柱贞德如果没有出现,奥尔良战役是难以取胜的。  
 奥尔良之围的历史真相:上帝根本没来!

表面上看,在贞德到达奥尔良之前,英军处于战略优势。法国很多大城市面对英军都是不战而降,来奥尔良之前英国人已经有些自大,以为奥尔良会轻易取下。但是奥尔良军民却奋起反击,这一点超出英军预料。这样下来,英军仅仅带了四千人马想拿下奥尔良基本是不可能了。

而这个时候发生了类似袁崇焕用红夷大炮意外击中努尔哈赤大帐扭转战争局势的事件:奥尔良围城英军人手不够,主帅被炮弹意外击中脸部死亡,这导致当时的英军士气极度受损。

 战斗进入僵持阶段,而这时候贞德才带着军队姗姗来迟。

更多的历史学家相信贞德对法国军队的作用基本是在精神层面,贞德所能影响的仅仅是让法军相信上帝站在他们这边。贞德的军队赶来时也不是奥尔良千钧一发之际,而是双方僵持阶段,贞德军队到来反而打破了僵局。

法军在奥尔良战役胜利的原因基本归功于英军战力不强士气不振,人数不够,再加上主帅意外战死。而法军士气因圣女“神迹”大振,从而获胜。

  
贞德解放奥尔良之后,查理终于打败对手加冕称帝。这是贞德最后一次伟大胜利。而这时候人们开始盲目相信圣女奇迹,不断请求贞德帮助打仗。而接下来我们看出贞德真的不是什么军事家,她很看轻法军的战略,喜欢一个劲儿猛攻。她在巴黎的战斗就是一次鲁莽的攻击,不知道是之前的胜利冲昏了这个姑娘的头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贞德的军队战败了。 
上帝这次同样没有来。 

贞德也没有像传说中那样解放法国,她死后战争又打了二十年。所谓的女预言家也不攻自破了。

同时要说明的是,即便在贞德的故乡法国,关于她的历史也是众说纷纭、谣言频出的。

但贞德作为一个原本跟战争不着边的农家少女,却能够创造奇迹拯救奥尔良从而拯救法国的民心,让濒于绝望的国家重新振作起来抗击侵略者,这给了无数法国人信心。他们意识到无论自己出身多低,都有为国家而战的责任和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贞德的象征意义就非常之大。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极力宣传这样的英雄人物。 

同样也是因为贞德出身平民,她的人望比国王还高。

但也正是成也贞德、败也贞德。

她的年轻和没经验可以撞了一千年也不曾出现过的大运,同样因为她正处在叛逆青春的年龄,过度辉煌的荣誉会非常轻易冲昏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的头脑,让她变得膨胀、盲目自大和骄傲任性。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贞德才更加亲民。她不是神,不是什么子虚乌有的上帝派来的圣女,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普普通通每一个法国人精神所推举出来的英雄!  
在圣女贞德的早期电影中,她的性格都被刻画地很温柔。比如英格丽·鲍曼版的圣女贞德,莉莉·索博斯基的圣女贞德等等。她们的贞德太女性化,而饱受争议的米拉·乔沃维奇版《圣女贞德》却被认为最有可能贴近历史上真实的贞德的形象——个性刚烈的女汉子。 
  

英格丽·鲍曼


莉莉·索博斯基

米拉·乔沃维奇

在很多关于贞德的文献中都提到了她能在完全与皇太子素未谋面的情况下在人群中认出查理王储,但是这种事情想造假是太容易了。

由于在百年战争中法国一再战败,其政府在军队和人民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当时的查理王储是在所有可行且正规办法都不能扭转战局的情况下,不得不遵从民意,同意一个异想天开的农家女打着上帝旗号去带领军队。

作为国家领导人,查理知道军队和人民的士气需要鼓舞。但接连败仗却让士气不断受损,所以这个时候只有“上帝的奇迹”才能拯救法国了。

但上帝很忙,才不会帮助可怜的查理呢。所以查理王储和他的支持者必须自己扮演“上帝”,炮制祥瑞,像古今中外许多人做过的那样,来一出造神运动。

 所以所谓的圣女,根本就是当权者们一手包装塑造的。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自己送上门来的幻想少女贞德在他人暗示和帮助下摇身一变,成了上帝的使者。圣女招牌的打响,为的就是让人们相信上帝派仙女来帮助法国了,大家要努力啊!不要让上帝失望啊!不要让圣女没脸啊!

当然,即便是宗教氛围浓厚的中世纪,人们也不是那么容易被糊弄的。正如贞德最开始提出自己的“天使神谕说”时,基本没什么人相信她。所以圣女必须服众,甚至查理也希望圣女的故事是真的(他自己可能根本不信)——只要人民相信圣女是真的就够了。

查理假扮侍从,王座上坐的是一个替身。这个时候,“神迹”出现了,贞德毫不费力地认出真正的查理。但这其实证明不了什么,圣女“神迹”一旦成功,对查理和他背后的集团都是极其有利的。所以这些人都有十足的动机暗助贞德,并暗示她哪个是真正的皇太子。甚至这出戏是查理自导自演的也有可能。

 贞德的追随者也会不断帮助她达到目的,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以查理皇太子的身份,别人没有什么质疑他的权力。只要查理自己金口玉言说看到了圣女子虚乌有的神迹,别人也会相信。

因此在众望所归中,幻想少女贞德真成了上帝的使者,连她自己都相信了,相信自己就是预言中的洛林圣女。

  
关于贞德还有一个特异功能的传说,就是她在战争中被流矢射进肩颈部位十五公分。这在当时属于致命伤,大家都以为她这次算是死定了。 

然而没过多久贞德重返战场,看上去没有受到箭伤影响。这在众人看绝对是奇迹,又成了上帝站在法国一边的证据之一。

但是圣女的存活远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惊人。

  
从贞德时代的战甲塑像可以发现那个时代战甲相当防箭,贞德受伤的时候是站在攻城梯底端,箭是从城墙顶端射出,插入战甲腋下到肩的缝隙处。这角度中箭并不致命,而是重伤。 

现代医学的证明,强烈的宗教信仰会压抑人类大脑中对疼痛的反应。这就是依靠精神压制肉体疼痛,在脑电图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发现宗教信仰的信奉者和非信奉者对疼痛反应是不同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贞德不痛,但却足以让她重返战场。

  
释广德在自焚中岿然不动 

贞德曾经在判处火刑后翻供认罪,搞得一片哗然。这在人们看来属于正常的反应,因为任何人都会对火刑产生恐惧。这一刻的贞德,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

但是没过多久她再次推翻了自己的认罪说法,重新站到了上帝那边。资料显示贞德穿了男装,这在当时看来是魔鬼作祟,证明她是女巫的铁证。对此,《圣女贞德》的电影里做了多种解释,推测贞德的男装是因为被强行扒下女装而不得不换上的。

 我们要知道的是,贞德本来可以存活,她签了认罪书就已经保证了这一点。但是改为终身监禁的她很快就会籍籍无名,埋没在历史长河中。  
  
但她为了信仰牺牲自己,固执地简直让人恼火。我简直怀疑贞德是不是不知道火刑有多可怕,她别指望在高温夺命前就会死于一氧化碳中毒。柴堆并不是人们普遍以为的堆在受刑人脚下,引火的木柴至少要堆到受刑人膝部以上才能行刑。火柴堆的高温会先将她烤熟,然后再引燃尸体。这比直接浇上汽油点燃要残忍得多。据记载贞德被焚烧三次才得以焚化(湿润的肠肺不易燃),据不可靠资料称英国人十分小心控制火势,等于文火慢烧。他们把火刑台架高让围观的人都能看见贞德的裸身,在中世纪焚烧女巫的把戏中永远是观者如潮,如同赶庙会,何况受刑人还是法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儿呢? 

从火柴堆底部点火到受刑人浑身起火需要十七分钟左右的时间,当然在行刑的后半段人已经死了。火中惨叫的情况肯定是有的,但是呐喊“耶稣”口号这样的神迹……按常理讲是不可能的。

真相就是这么残忍,一切关于贞德受刑时的宗教美好光环都是不存在的。她连骨灰都没留下,所有灰烬都投入塞纳河。

但是这个结果是贞德自己选择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Witch是彻底疯了!

当然,从贞德一贯疯狂的赌徒做派看,她做出这个选择是在情理之中。

 我们也可以说,她是为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祖国英勇献身的Heroine。

圣女贞德是一个勇赴国难的、又有点异想天开的农家少女。她的横空出世给了法国当权者一个机会,得到了一些战争的胜利,查理也加冕称帝。但这一切过去后,圣女再也创造不出什么“神迹”了,因此失去利用价值的她就被无情抛弃了。从女战士到女巫,时间还不到一年,唉!

贞德死后火速被遗忘,等二十年后英国人被赶出法国后才得以平反。贞德牺牲的地方但直到五百年后,梵蒂冈教会才认定贞德为圣人。

拿破仑曾称贞德是法国的救世主,我相信这番评价是真实恳切的。尽管贞德于战争的实际贡献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标准,名过于实的情况也存在,但是贞德精神对法兰西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就像中国的岳武穆是不可比拟的民族英雄一样。

圣女贞德有太多的传奇,她称得上是法国的女儿。在英国人眼里她是魔女,法国人眼中她是圣女。

 Witch……and Heroine

其实让娜·达尔克就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农村姑娘,一个虔诚而具有崇高爱国精神的普通法国人。她不是上帝的使者,而是人民的象征!


雲绯【历史人物评析】合集

雲绯【世界文学名著、童话、漫画、电影】评析存档

雲绯哈利波特微信公众号:戈德里克山谷(HPlove731)

历史号:故纸堆间;文学号:芳绯文学


评论(11)
热度(399)
  1. 共1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雲绯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