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公众号:戈德里克山谷

【山西游记】大同云冈石窟——谁开奇想凿混沌,十窟鳞比只洹宫

云冈石窟是产煤城市大同更是山西省的重要名片,是吸引历史文化艺术爱好者来山西游览参观的重要招牌。我久慕云冈石窟的大名多年,近日终于了此心愿,踏上了前往山西大同的旅程,来到这个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

中国四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其中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城西绵延一公里的武周山山崖上,其中矗立着254个窟龛,主要洞窟45个,有59000余尊精美的佛像。从最高的17米到最小的几厘米不等。


【交通门票】

从大同市内乘坐旅游线路的公交车就可直达云冈石窟,由于距离大同市内很近,所以游客不必报团,轻轻松松乘票价三元的旅游公交车,痛痛快快玩上大半天足够了。

*云冈石窟售票处查证件很严格哦!学生证要登录学信网。

普通成人票价是125元,由于我去的时候是旅游淡季,游客较少,所以票价为100元整。冬天的石窟类景观都是淡季,非常适合不怕冷的游客出游。


云冈石窟门票【手拍】


云冈石窟公园门口【网图】

走过这块碑就可以进入景区公园了。

【昙曜法师塑像】

曜雲和尚就是著名的昙曜法师,他是北魏复佛的一代法将。《续高僧传》里描述他:“少出家,摄行坚贞,风鉴闲约”。昙曜法师最著名的功绩就是负责开凿了云冈石窟,故在此为其塑像。北魏灭佛运动之后重扬佛法,我们今天能看到云冈石窟都要感谢他。

 【骑象四棱神柱】



云冈石窟公园距离石窟造像群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段路需要步行,尽头为灵岩寺。

【灵岩寺】



石桥两侧的湖已经结上厚冰,气温为零下十五度上下,严寒。



【历史文化】

云冈石窟景区是开发建设相当不错的5A级景区,交通餐饮等都很便利。它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巨大的石窟群,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佛造像艺术代表了五世纪(南北朝)世界美术的最高水平,是石窟艺术在中国走向全石化的起点


即将踏入石窟群的路标

【云冈石窟第一窟】


导游介绍石柱均于山体上开凿,并非在别处雕刻好再运进来。



接近地面的佛造像风化水侵腐蚀十分严重,早年的河水泛滥闹水灾会把底层造像淹没。

【北魏官道遗址】


古道车辙的遗迹为北魏时期真迹,车马、栏杆为后修。







箭头为北魏孝文帝迁都路线


汉化的鲜卑族人

【第三窟:西方三圣】

因为北魏迁都洛阳,所以这座最大的洞窟未能完工。

云冈石窟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洞窟,又名“灵岩寺洞”。文献记载,北魏灵岩寺可容纳三千余人,规模浩大,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形制罕见,但终北魏一朝未能完工。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构大阁,今仅存上方一排12个梁孔和地面两排柱础石,说明当年的佛阁为面阔十一开间巨制。



上层台面两端各一座三级方塔,两塔间凿二明窗,明窗之间为一庑殿形窟室,主像雕交脚弥勒。窟面东西各开一门,窟内西后室北壁,雕阿弥陀佛、观世音(位东)和大势至菩萨(位西)三尊像,即“西方三圣”。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抚膝,通身饰背光,神态安详。两侧菩萨高约6米,头戴宝冠,精美庄严。经专家考证,这三尊石雕佛像为唐代作品。








 


86版《西游记》云冈石窟剧照截图


86版《西游记》云冈石窟剧照截图


未修复前的佛像留影


 




云冈石窟的佛像风格淳朴,在保留古印度原型的基础上,又融入了鲜卑族的血脉,被称为“胡貌梵相”。



第六窟没有主佛,取而代之的是佛母塔。佛母塔起到支撑窟顶的作用,又是构成石窟的主题。




云冈双窟现在已经被保护性建筑遮挡【网图】


【网图】


 


冯太后佛母塔【网图】


冯太后佛母塔【手拍】


北魏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墓】


 


五华洞【网图】


【手拍】




北魏时期的佛像与后世严肃的造像不同,北魏佛像更亲近于凡人,每一尊佛的脸上表情都是笑眯眯的。








【佛祖诞生雕塑】


该处造像展示了佛祖释加牟尼从母亲腋下诞生的场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当时的风俗是在娘家生产),途经蓝毗尼花园,即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罗美德寺院处,于腋下生出了佛祖。腋下生子是古印度等级划分的规定,王室成员生于腋下,更高贵的神职人员生于头顶,越往下越低,生于脚底的就是贱民。

释迦牟尼宣扬的佛法号召众生平等,意在打破阶级特权,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


佛祖诞生

【二圣临朝】

这里象征着冯太后与孝文帝共同治理国家,因此不是独窟独佛,而是双佛。


【手拍】


【网图】


【手拍】


【传奇小洞】


红色箭头上方所指的小洞就是传说中风化出来的洞,这面雕满石像的墙壁





第十窟雕塑中有许多伎乐天,希腊式雕塑风格。



【双窟第九窟:释迦牟尼主佛】


第九窟门楣上是雄伟壮丽的中国宫殿。










微笑是北魏佛造像的时代特征,后世没有这般平易近人的佛像。



 


弥勒菩萨【网图】





古老的佛像与如今的生灵





【被盗佛像】







 



86版《西游记》时的云冈石窟,那时还是土路



网络图片




【手拍】




第二十窟: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圭的造像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表情,这里也是导游解说的终点。其他造像位置都在拓跋圭佛像之前。


【第十九窟:明元帝拓跋嗣】

 

旋即继父位登基。


第十九窟:明元帝拓跋嗣【手拍】


 【第十八窟: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于公元446年3月下令:先尽诛天下沙门、毁诸佛像;今后再言佛者,满门抄斩。短短几个月内,平城数千座寺庙被焚烧殆尽,数万僧侣或还俗,或逃往长城之外。佛教遭遇了传入中国以来第一次灭顶之灾。

拓跋焘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恪守勤俭对属下却十分慷慨,停战时休养生息、偃武修文、体察民间疾苦,他还宣传礼义,崇尚儒学,推动了北魏的汉化发展。整体来讲,拓跋焘确实是个杰出称职的君主。


第十八窟:太武帝拓跋焘【网图】

但是拓跋焘脾气暴躁,杀戮过多。每次杀完人又后悔,他后来又在中常侍宗爱的煽动下,逼死了在灭佛运动中暗暗保护僧侣的景穆太子拓跋晃。但是没过多久拓跋焘又后悔了。


电视剧《锦绣未央》的拓跋焘

拓跋焘的释迦立像身披千佛袈裟,是造像艺术中绝无仅有的杰作。据说身披千佛袈裟,是诚心悔过的意思。鉴于拓跋焘的灭佛之举,他的造像如此造型,立意已经很明显了。左手抚胸,右手下垂也是忏悔的表态,是对受难者深深的抚慰。




第十八窟:太武帝拓跋焘【手拍】

造像前的窗口是雕塑工程的入口,工匠们在山体凿洞直接挖出佛像,而非在外雕刻好再搬入石窟。在佛教徒的眼里,拓跋焘是以谦卑的形象存在着。据说拓跋焘灭佛后生了大病,于是杀了几个鼓动灭佛的大臣以期赎罪。但是北魏政权因灭佛运动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危险中。


灭佛运动


【第十六窟:文成帝拓跋浚】

拓跋浚是灭佛皇帝拓跋焘的孙子,为了安定民心,这个刚刚继承皇位的少年君主大张旗鼓地重振佛教。灭佛时期陆续逃散的僧人陆续返回平城。

武周山是通往北方大草原的咽喉要道,位于内外长城之间。在北魏第四代皇帝拓跋浚的支持下,新任沙门统昙曜统领工匠聚集在武周山下,一斧一凿地开始修建这座佛教艺术宝库。

拓跋浚造像上的两撇胡子也是源于古印度佛造像的风格。


第十六窟:文成帝拓跋浚【手拍】


《锦绣未央》的拓跋浚


造像上的黑洞据说是脱落的石核,位置与皇帝身上的黑痣完全一样。云冈石窟导游的说法是佛像下半身做过泥坯防风化,日久天长泥坯脱落,嵌合处的洞就露出来了。

【窟外胁侍佛】


【手拍】


86版《西游记》在这里拍摄孙悟空跳下来的镜头


六小龄童故地重游【网图】


【第十七窟】景幕帝拓跋晃

拓跋晃是文成帝拓跋浚的父亲,未登皇位就死于宫廷内乱。他的佛像交脚而坐,代表智者成佛前的形象。代表了文成帝对父亲的祝福,今生未登皇位,且寄来世吧。


拓跋晃身着古印度服饰,左手依靠古希腊式立柱支撑。



导游介绍该造像因为地陷的原因是唯一主尊像陷入地下,需要跨下台阶观看的。也有传说是因为拓跋晃不是皇帝而是太子,所以下沉一部分。


【网图】 


鲜卑族创建的北魏王朝仅仅存在了一百余年,通过云冈石窟这个艺术宝库,我们才能捕捉到那个消失了的游牧民族的影子。


参考资料:《云冈石窟》纪录片、网络图文资料及现场导游讲解

*游客身份注定了该游记有些纰漏和疏忽,欢迎指出。


云冈石窟周边也有不少售卖山西特产和美食的店,比如这道莜面。


相关链接:【周游天下游记】汇总

评论
热度(41)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雲绯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