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公众号:戈德里克山谷

【北京游记】古观象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建国门长安街南侧,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1442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



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


这座古老的天文台比1667年建立的法国天文台早225年,比建于1675年的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早233年。




【司天台】

早在元十六年,也就是1279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人在今建国门观象台北侧建立了一座司天台。成为北京古观象台最早的溯源。明朝建立后,于1442年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上修建观星台,放置了浑仪、简仪等天文仪器。并在城墙下建紫微店等房屋,后又增修晷景堂。



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改用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


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1669年-1674年,由康熙皇帝授命南怀仁设计和建造了6架新的天文学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1715年,纪理安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1744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国传统的浑仪再造一架新的仪器,命名为玑衡抚辰仪,总共是八架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

【天体仪】


这是天体仪,制于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1673年,重将近四吨,高约2.7米,据说有六十多项用途。但它主要用于黄道、赤道和地平三个坐标系统的相互换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位置。铜球就代表天球,球面上布列着大小不等的镀金铜星1876颗。至今球面上还留有德国侵略者当年留下的弹痕。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德、法两国侵略者曾把这八件仪器连同台下的浑仪简仪平分,各劫走五件,法国将仪器运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后在1902年归还。德国则将仪器运至波茨坦离宫展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于1921年装运回国,重新安置在观象台上。


八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高级官员和科学界同行如英国首相布莱尔、比利时首相伏斯达等都曾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天象记事》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些主要历史事件和观测成就。例如: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出土的彩陶天文图案、公元8世纪的敦煌星图、以及中国传统的三垣二十八宿天区划分等。

【简仪】


展览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天文研究成果:如对太阳黑子、哈雷彗星、以及超新星等的研究。

【郭守敬塑像】

郭守敬是元代科学家、天文学家。他创制了简仪、仰仪、高表等十几种天文仪器。郭守敬还精确地推算出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与当今世界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玲珑仪】


玲珑仪是用来演示天象的,也是由郭守敬创制的。利用它在室内就可以观看假设的天体结构。原仪器早已无存,现在这台玲珑仪是根据元初杨恒所作《玲珑仪铭》所记载的形状描述反复研究复制而成的。


【日晷】

利用日影测定时间的仪器,它由晷针和时刻度盘组成。


【地平式日晷】




【圭表】

应用针孔成像原理,测定正午时刻投到晷表上的日影长度。推算出夏至、冬至时刻,进而推算出回归年的长度。


圭表的底座为明代仿元代郭守敬所制,上面的铜圭表为1983年复制。原件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晷景堂】

晷景堂是钦天监官员来观象台测量时的办公用房。


【祖冲之】

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一行】

一行(683年~727年),佛僧法号名。本名张遂,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主持修编新历、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有重大贡献。




【浑仪】



【徐光启】

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衡】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


【沈括塑像】

沈括是中国宋代天文学家、科学家,创作了北宋时期著名的天文著作《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





相关链接:【周游天下游记】汇总


评论
热度(21)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雲绯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