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公众号:戈德里克山谷

【名著评析】《简·爱》的结尾真的是“蛇足”吗?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简·爱》的结尾真的是“蛇足”吗?





这位《简·爱》译者的卷首语才是这本书的“蛇足”!

好好的一本名著添加这种译者序言,真是糟蹋了读者看书的乐趣。

看到题主的问题以及这个《简·爱》译本的卷首语,再看看这个1980年的日期,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很多世界名著中文版由翻译者添加的所谓卷首语了。尤其是翻译年代较早的世界名著,卷首语总不忘批判一下“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非常教条的、语文书一样的说教,我只能用“放屁”这个词来形容。

比如说《茶花女》吧,很多的中文序言总要批判一下阿尔芒父亲对玛格丽特的虚伪、自私如何如何,弄得让人简直搞不懂写卷首语的人到底看没看过原书,有没有仔细推敲作者下笔的每一句话。如果告诉你写卷首语的人根本没有好好读这本书,一点都不用惊讶,很多自媒体讲解名著的节目,一听演讲者的高谈阔论细节,你就知道他顶多看了个缩写本,或者只是简单看了看故事梗概和一些在网上的肤浅评价,就开始大言不惭。

相关链接:【名著评析】小仲马的《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源自于“人性本质的卑劣”

我可以说我手里那本《茶花女》的序言,完全是浑身发霉的老古董写出来的干涩无用的废品。

就说知乎吧,这篇打着作家叶兆言名号评析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的胡言乱语居然还被知乎选为会员文章。但是你看看这篇狗屁不通的文章字里行间,根本就是把《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搞混了,压根儿没看出马里奥老头儿和老葛朗台根本是两部作品里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可这位叶大作家(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的孙子)顶着作家名头,总该比我们这些业余老百姓更懂巴尔扎克的作品吧?还是知乎的文案压根连书都没看过就强行赶鸭子上架做一本名著的导读?

此文的作者根本没有看过《高老头》,甚至连故事梗概都和别的书弄混了,发出的文章知乎也不好好审核一下(政审倒是比谁都勤快),只看作家叶兆言的名头,就给上了会员专享呵呵。

如何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

同理,很多写卷首语的,导读的人对原著的了解很浅,眼界也很窄。中国翻译外国名著的时候,特别喜欢意淫这位作者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作者笔下描写的丁点儿不好的社会现实,都被视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如西方看中国有丁点儿不好的地方,都会和制度联系在一起。

可事实上,这一切跟社会制度有个P关系呢?《茶花女》所描述的人间悲剧归根溯源,就是全人类都有的劣根性。你要说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茶花女这种悲剧,简直要笑死人了。语文书式的教条中,中国名著总是反封建的,欧美名著总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别忘了他们的作者饱受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的熏陶,在他们看咱们的制度才是大逆不道的。

再说说题主所展示的这几页书,一股浓浓的书卷霉味扑面而来。

也不知道这位译者是吃错了什么药,居然认为得到叔父财产的简·爱竟然是“得意洋洋”地回去找罗切斯特的。我想知道你翻译了《简·爱》这么一部长长的巨著,有没有看到过简在任何时间段有过一丝一毫的“得意洋洋”的情绪?一个性格坚韧,在逆境中不断迎难而上,每一步走得很艰难的家庭女教师,有过片刻追求虚荣、追求金钱的举动么?简在得到叔父的两万英镑时,所想到的是把钱分给表哥表姐,连圣约翰都称赞简·爱是个不为金钱所动的人。


这样一个女性,会像这位译者所说的那样变成财主小姐后“得意洋洋”回到桑菲尔德去么?

再说罗切斯特在火灾之后变成残疾后,他的财产损失不过是烧了一座庄园而已,又没有变成需要简·爱养活的穷光蛋。简·爱的五千英镑只能让她自立,对罗切斯特来说又有多大的价值?罗切斯特焚毁了一座庄园,可他还是贵族绅士,他父兄留下的可是巨额财产啊!别忘了罗切斯特家族的财产是不分割的,罗兰死后,爱德华·罗切斯特继承了一切。桑菲尔德庄园,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财富这一点他和之前没有多大改变,罗切斯特的自暴自弃和火灾受伤毫无关系。他还是很有钱,给了费尔法克斯太太很大一笔养老金,又把阿黛勒送进了昂贵的学校。

简·爱得到叔父财产后仍旧是个女教师,只不过是变成个可以自立的职业女性而已。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经济的差距是缩小了点,但是社会地位上,两者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

更可笑的是,译者居然将简·爱是为“敌视贵族资产阶级”的人?WTF?还记得简十岁的时候就说她不愿意和穷人为伍么?还记得简自己的母亲就是贵族小姐么?还记得简非常怀念的舅舅就是贵族出身么?

简什么时候以一个人的出身来定义她对这个人的评价了?她所讨厌的人包括马撒·艾伯特这样的侍女,算不算个低等出身的?她所深爱的罗切斯特是不是个贵族资产阶级?难道她是为了钱爱罗切斯特么?又是因为艾伯特是个仆人而讨厌她么?

压迫简·爱的从来不是什么社会秩序,只是一个又一个有着卑劣性的人而已。这些人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数之不尽,什么都要赖到社会的身上,这种思想还真是有中国特殊年代的时代印记哦。

即便是名著也不免添加一些俗套的情节,比如《简·爱》的疯女纵火而死、女教师忽然得到财产之类的,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也是一样喜欢这种天上掉好运的情节。或许这种处理有点作者玛丽苏、杰克苏式的妄想,但是跟整部书巨大的思想深刻内涵相比,这些真的算不了什么。


《简·爱》的故事情节确实带了作者夏洛特·勃朗特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寄托,但是以此就把《简·爱》视为一篇作者追求有妇之夫的意淫小说实在是太荒谬了。

在一些老版本的名著导读中,非常容易看到很有文革特色的卷首语。这也是我很讨厌老版本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因。《简·爱》的结局我认为是最好的结局,疯子纵火这种事也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真实发生在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经历中,这位翻译简单地把纵火归纳为夏洛特的异想天开,未免太想当然了。

此译者还说夏洛特·勃朗特没有改变社会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问题,我也只能一笑置之。《简·爱》虽然被女权主义奉为经典,后世也有不少受到它影响的作品,但是夏洛特·勃朗特写下《简·爱》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那就是超过她的两个作家妹妹。夏洛特的妹妹艾米丽和安妮,分别写下了文坛巨作《呼啸山庄》和《艾格尼丝·格雷》,妹妹们成功的时候,夏洛特苦恼于自己的《教师》被退稿。

她写《简·爱》的压力可想而知。《简·爱》成功后,夏洛特成为著名作家,由此得到了一段还算满意的婚姻。

印刷在卷首语中的翻译者序言,永远只是他个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他迫于中国当代的舆论现实做出的解析。作为读者不能被这些序言所左右,一部书的价值是要靠自己去体会的。


雲绯【世界文学名著、童话、漫画、电影】评析存档

文学影视公众号:芳绯文学(fangfeiwenxue)

评论(9)
热度(192)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雲绯 | Powered by LOFTER